疑难项目解密专线:
0755-83983211
主营:S3F系列CPLD,M306系列,CY7C系列,CY8C系列;EPM系列,HD64系列,NEC芯片解密等高难度芯片破片方案。
科茂隆解密信息
单片机/IC芯片解密技术
芯片解密常见问题
芯片内多层布线高速化技术分析
通过相互削弱晶体管与布线的延迟来实现芯片的高速运行。但在0.25mm线宽之后,布线延迟将居于支配地位,芯片中布线的作用开始变得非常重要了,因此,在0.25mm之后对布线实现高速化的尝试特别活跃。但是,在0.25~0.18mm,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来实现高速化仍是主体。在设计方面并无大的变化。
生产工艺改进的典型例子是把过去的铝改为低电阻的铜,从而降低了布线电阻。在0.25mm上IBM公司抢占了先机,对0.18mm大多数芯片制造商都一齐采用了。在这一时期,层间绝缘膜采用了SiOF,介电常数比为3.5左右,比之过去的SiO2有所降低,但降低布线电容的效果却不大。不过,由于材料组成与SiO2相近,成膜及加工的工艺技术稍作改动即可,故许多芯片制造商都已采用。
设计方法无需大改动有如下理由。在目前,生产工艺所改善的是布线电阻和布线电容,这些从使用铝布线及SiO2层间绝缘膜之后,设计时都做了准确的预测,因此,在0.25~0.18mm时代,也可预测符合材料铜的布线电阻和布线电容,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布线应有的性能。
然而,在0.13mm线宽时,这种状况就完全不同,当所需要的芯片的工作频率超过GHZ,仅靠改善生产工艺实现高速化就不够了,还需要改善设计技巧。
在0.13mm以后也要继续改善生产工艺以实现高速化,具体地说,层间绝缘膜要用介电常数比低于3的材料,通过这样低介电常数膜与铜布线相结合进一步降低布线延迟。之后与0.1mm、0.07mm的细微化相适应,还要继续降低层间绝缘膜的介电常数比。
在设计方面,不做大改动已不可行,而要积极采取对策。准确预测过去忽略了的布线电感,减少多余的设计估计值,方能最大限度发挥布线固有的特性,从而把布线延迟降低到极限。
0.13mm开始批量生产的时间是2001年。在此之前有关介电常数膜与铜布线的各种难题必须完全解决,因此加速生产设备、元器件及材料的研发是当务之急。